Escriba su envío a continuación.

Asegúrese de que su envío cumpla con los estándares de la comunidad de Facebook

Caracteres: 0/10000

Puede agregar hasta 5 imágenes Ayuda...

Su envío a 靠北嘉大2.0 es anónimo, tanto para los moderadores de la página como para CrushNinja. Para obtener más información sobre cómo protegemos su privacidad, lea nuestro Política de Privacidad.

¿Quiere denunciar un envío publicado?

¡Administre sus propias páginas de Facebook con CrushNinja!

Envíos recientes
Haga clic en uno o más envíos a continuación para etiquetarlos en su envío.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62 進入「菁英圈」不代表能免於霸凌——一位醫師悲劇的警示 近日,一位年輕醫師因不堪職場霸凌而結束生命,這起悲劇不僅令人悲痛,更迫使我們面對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真相: 別再以為只要進入所謂的「菁英圈」——世界五百大企業、頂尖大學、某些需要在升學考試擊敗百分之九十九的考生才能進入的職業領域、某些需要校排名在總人數接近三百個人中的前一百或是會考兩科精熟才能進入的社區高中升學班——就能遠離惡意與傷害。進入這些「上流社會」,並不代表你從此被保護在道德與同理心構築的堡壘之中,事實恰恰相反。 在這些被社會普遍視為「高知識、高素質」的場域中,霸凌、排擠、冷暴力、人際操控、心理壓力與嫉妒的毒性,往往更為隱晦、更難察覺,卻更致命。這些傷害常戴著「競爭」、「玩笑」或「文化差異」的假面,讓受害者難以求援,更無處可逃。 學術成就從來無法與人品劃上等號——高智商不代表高情商;能進名校、當醫師、上台發表論文的,不代表不會造謠、霸凌、或是心理扭曲。多起震驚社會的事件早已給予我們殘酷的提醒: 朱令案:中國清華大學的才女,因室友嫉妒而遭投毒,終身癱瘓,案件懸而未解。 盧剛事件:在愛荷華大學攻讀博士的中國留學生,因無法排解人際與心理壓力,最終槍殺教授與同學。 林森浩投毒案: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因與室友積怨,向對方水杯投毒致死。 洪曉慧事件:台灣清華大學碩士生因情感糾葛殺害情敵,用王水溶屍,手段駭人。 蔣凱文謀殺案:耶魯大學研究生因情敵糾紛,遭麻省理工學院學生殺害。 這些案例橫跨不同國家、名校、菁英專業,卻有一個共通點:看似光鮮的知識殿堂裡,照樣潛藏著人性的黑洞。 進入「菁英圈」不是一張人身安全保證書。有時,這些地方反而會因競爭性極高、菁英自我認同過強,而讓嫉妒、排擠、心理控制等負面人際互動變得更加複雜、隱密與制度化。因此,我們不能再天真地相信,「讀好書、進好校、做專業人士」就能自動遠離霸凌與加害者。 請記住,善良、同理心與尊重,遠比任何名校頭銜與績效排名更值得追求與守護。也請提醒你自己與周圍的人——在進入一個光鮮的新環境時,不要過於輕信表象,不要因為別人看起來和你一樣「優秀」,就全盤托出地信任對方,因為這些悲劇的背後,告訴我們的,不只是一個人的結局,而是一整個文化的警訊。 當剛踏入一個新班級、一間新宿舍、一個新職場時,你或許會想迅速融入,想用真誠打動他人、交朋友、建立信任,但請慢一點,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善待你的坦率。有些人,天生會排擠異類。他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哪裡不合他的價值觀,或是你做得比他好,他就會默默開始計算如何讓你跌下來。他會在背後造你謠、拉攏別人孤立你,甚至將你的一次小錯誤放大成人品問題。並且你表現越好,他越咬牙切齒——當你在校慶的一百公尺預賽跑十二秒時,其他同學會稱讚你,就只有他會用像你欠了他五百萬的眼神瞪你;當你因為學測數學成績優異而透過繁星計畫提早被重點大學錄取後,其他同學會恭喜你,就只有他會在打掃時嗆你:「你不要以為你已經有大學讀了就囂張」。當然,並非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有病,但只要一兩個這樣的人存在,你的生活就可能會變成地獄。所以請記得——初到一個新環境的時候,不要太快暴露全部的自己;觀察,沉默,留心人群中的氣流與眼神,遠比急於融入來得安全。 所以,真正成熟的處世哲學是——在還沒確認誰值得信任之前,不要隨意交心。懂得保護自己,並不是冷漠,而是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https://youtu.be/Sk9XAaOwV68?si=nyYMc64s6jcGlQQe&fbclid=IwZXh0bgNhZW0CMTEAAR6Oo6VTlSnS4paiOAzyyfw1TvN8CZDGKd7RC2QcGC9GnspWJVV1T6tk-4uUnQ_aem_z_LbhbEvuPOfKqtd6Hp-5A
Publicado en: 29 de mayo de 2025 a las 21:38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61 #不要按怒會降觸及 ​ 群組看到有家長在分享,也貼來臉書提醒大家! ​ 如果你還不太清楚,為什麼「創意私房」裡怎麼會有這麼多孩子的影片、照片?你應該好好留意一下孩子的手機訊息。因為在孩子的手遊聊天室、社群平台的私訊裡,非常有可能會收到類似的訊息。 ​ 有些孩子是被逼迫拍攝的,但更多時候,照片中的孩子,是在虛擬寶物、按讚數、追蹤數的利誘下,與網路犯罪者進行交換。如同我一直提醒的:那往往只是個起點,換了一張之後,很可能就會陷入一條無止盡的深淵。 ​ — ​ 也有家長私訊問我:「孩子過去在遊戲中,曾被要求拍過清涼照片。家人禁止後,他又繼續玩同一款遊戲,怎麼辦?」 ​ 我將我的回覆也整理給大家參考: ​ 1️⃣ 試著理解孩子為何會持續接觸這款遊戲 ​ 他的需求是什麼?是逃避現實?尋找認同?還是單純的娛樂?他玩的時長、當時的情緒狀態、週遭是否有人陪玩……都可能是關鍵。從孩子的內在需求出發,引導會比單純禁止更有效。 ​ 2️⃣ 既然您確實看到孩子曾與陌生人傳訊,甚至收到這些奇怪要求,建議釐清幾個重點: ​ 對方是完全陌生人?還是遊戲中認識的網友?或是曾有互動的玩家?可以花點時間和孩子聊聊他目前的交友狀況,是否還有遇到類似狀況。若情況嚴重,務必要協助孩子封鎖對方,甚至考慮報警。如果目前還能看到孩子手機的訊息,這樣的「把關」會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 3️⃣ 若孩子願意談,請持續關注與陪伴。 ​ 這些網路陷阱,除了交換虛寶與情感拉扯,還涉及許多隱私權的議題。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風險,保持警覺心。也要不斷提醒孩子:真的遇到了困擾,一定可以回頭找爸爸媽媽,不用怕、不用藏! ​ 4️⃣若孩子強烈反抗、不願談論此事,可能就需要「階段性戒斷」。 ​ 因為若不處理,影響的層面只會越來越廣。請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是在限制他,而是在幫助他學會自我管理——從「他律」走向「自律」,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 — ​ 以上回應也提供大家參考。 ​ 孩子的網路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危險。 ​ 不是每個孩子都懂得如何求救, 但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 願我們的關心, 能及時照亮他們看不見的角落。 #歡迎分享 - 【不尷尬也不沉重!這樣聊,孩子更能避開性剝削陷阱(含對話策略)】 創意私房事件後很擔憂? 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探論? 這一篇可以幫助大家有些方向, 歡迎大家收藏起來! 👉 對話引導懶人包 👉 性剝削新聞議題懶人包 👉 相關影片資源懶人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4gda3LzZ/?mibextid=wwXIfr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8P43PU2K/?
Publicado en: 7 de abril de 2025 a las 19:54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60 給各位同學和教職員一個好心建議: 當你在公共場合聽到陌生小孩的吵鬧聲時,請不要不耐煩、責怪小孩的父母教子無方。相反,你應該感到開心並包容對方才對。因為在高房價、頻繁的校園暴力、頻繁的酒駕、頻繁的虐童案、頻繁的兒童性侵案、猖獗的詐騙集團、猖獗的恐龍法官等因素的影響下,韭菜和人礦變得越來越稀有了。
Publicado en: 25 de marzo de 2025 a las 15:11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9 家住新店的同學要注意這個人! https://www.threads.net/@also0808/post/DHmrTT0zKe8?xmt=AQGzRVF4uTGbhLsGFAqLj97XTORgQyo4Kw12PB5CajDQiDQ
Publicado en: 25 de marzo de 2025 a las 04:35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8 我跟各位一樣憤慨難過,但恕我直言: 一群十歲的小孩去欺負一個五歲小孩,而且這群十歲小孩聽說都是隔代教養,八家酒父母早就沒在管。 我看一堆人喊著要提告上法院賠償,但是我看機率很低,就算發生了也不會有什麼嚇阻作用。對方都才十歲,隔代教養,家裡哪有錢賠給你?雙手一攤爛命一條,你要把這些十歲小孩抓起來鞭刑? 不管父母怎麼生氣憤怒,走法律程序到最後一定也是不了了之。小孩才十歲,你要把他們抓去關?對方阿公阿嬤可能也無力賠償到甚至撒手不管。警察也怕麻煩,最後也只能勸和解,但也拿不到什麼錢。學校更不用說了,只想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後什麼都沒有,此事煙消雲散,而這些小孩升上國中之後大概就會開始作奸犯科了。 十歲的小孩就有這種兇狠的心思跟手段,本身就已經是無可救藥的結果了,現在說什麼家庭功能、經濟賠償、管教⋯他們不就是因為沒有這些東西才把小孩教成這樣子的嗎? 又再一次證明了,少子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黑子化。台灣就是一個逐漸道德淪喪、禮崩樂壞、不公不義的修羅場。我覺得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亂世用重典、加強刑罰執行,更要下修刑事責任的年限,該殺則殺、該關則關,但可惜台灣已經被政黨搞得亂七八糟、司法腐敗。 我曾經正氣凜然,但台灣的司法與政治,讓我心灰意冷。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Lp7D4YL5/?mibextid=WC7FNe
Publicado en: 19 de marzo de 2025 a las 12:47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7 未來二天是10年來最冷的的冷氣團來台,大家注意保暖。 從今天5點27分開始,太陽將會遠離地球,天氣會因此變得比較嚴寒,這種現象叫做Aphelion Phenomenon (遠日點)。 平時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90,000,000 公里,如遇上Aphelion 現象,太陽會遠離地球152,000,000 公里,這種現象將會延續至今年八月。 一般來説天氣會比平時要冷,可能因此帶來身體不適,如感冒,咳嗽,呼吸短促等等。 所以,在這期間要多喝水,多吃有益健康的營養品,以便增強身體抵抗力,免受疾病侵襲。
Publicado en: 17 de marzo de 2025 a las 17:08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6 酒駕肇事致死,一律死刑,沒有第二句話。可恨的是,台灣的廢物立委不敢立這法,因為酒駕的大宗很多就是這些大立委……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8kGEhn5Ag/?mibextid=WC7FNe
Publicado en: 10 de marzo de 2025 a las 04:40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5 【小心身邊的危險人物!】 ​ 雲云科技董事長曾志新於7日在一場離職談判的會議中,持預藏的30公分料理刀,當場刺殺技術長梁姓男子,這起案件也揭露了極端人格特質的危險性,醫師張家銘指出,兇手具備「自戀型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特徵,如極端掌控欲、無法接受質疑、心理投射,這類人雖在衝突中異常冷靜,卻可能瞬間爆發致命攻擊。 ​ 📌離職談判變命案,董事長蓄意行兇 ​ 根據公司內部消息,曾志新上任後,與梁技術長理念不合,甚至直接跳過對方領導的研發部門,導致梁男被邊緣化,最終梁男決定離職,並於6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暗指自己遭職場霸凌,這篇貼文似乎成為導火線,讓曾志新認為公司形象受損,因而在談判時要求梁男刪除文章,卻遭對方拒絕。 ​ 當天的會議中,只有董事長、人資長及技術長三人在場,期間並無激烈爭執,甚至在結束時,曾志新還語帶祝福梁男未來工作順利,然而當梁男放下戒心,與人資長討論離職程序時,曾志新突然從衣服內掏出預藏的料理刀,朝梁男頸部猛刺十多刀,當場奪命,事發瞬間人資長驚恐地逃出房間呼救,但已為時已晚,梁男因頸動脈、氣管被刺穿,當場死亡。 ​ 📌專家解析: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隱藏危險 ​ 精神科醫師張家銘在臉書上發文分析,這起案件不只是單純的職場衝突升級,而是權力與心理控制的極端演變,在職場、家庭,甚至親密關係中,你可能遇到這樣的人:外表風光、能言善道、魅力十足,卻內心冷漠、自戀,對權力與控制有極端渴望,當他們感覺失去掌控時,可能會做出難以預測的極端行為,在該案件中,曾志新就展現了「自戀型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四大特徵: ​ 1. 掌控欲極強 ​ 這類人無法容忍權力被挑戰,他們希望一切事情都是按照他們的方式進行,對於員工的獨立決策會產生強烈的威脅感,一旦有人不符合他的期望,他就會設法以各種手段逼迫對方屈服,梁男的離職對曾志新而言,不只是失去一名員工,更是象徵著「權力被剝奪」的暗示。 ​ ​ 2.無法接受質疑 ​ 這類人將任何批評視為對自我價值的攻擊,他們無法忍受任何批評,哪怕是客觀的意見,都可能引發他們的極端反應,甚至報復,對曾志新來說,梁男的離職信不只是告別,更是一場公開控訴、當眾羞辱,是對他領導權威的顛覆。 ​ 3.心理投射 ​ 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問題,會將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曾志新不接受是公司內部出現問題,因為這就間接表示他不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因此他將梁男的離職發言視為「對公司的破壞」,進而採取極端行動。 ​ 4.冷靜計劃,行動力強 ​ 這類人擅長在人前維持理性與魅力,甚至讓人覺得「穩重、有氣場」,但私下卻可能早已策劃一場致命攻擊,這起案件中,董事長帶刀赴談,過程中保持冷靜,直到確定技術長沒有妥協才行兇,且刀刀致命,這正是高功能反社會人格者的典型特徵,他們不會因情緒失控而行動,而是精準選擇時機,確保最大效益或目的。 ​ 📌如何遠離隱藏的危險人物? ​ 張家銘強調,真正危險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大吼大叫的,而是那些即使在衝突中仍然保持冷靜、微笑應對,卻可能暗藏致命攻擊的人,與這類人直球對決,往往只會讓自己受傷,他們不會因爲溝通而改變,反而會利用你的弱點加深對你的掌控。 ​ 最好的策略是減少直接衝突,逐步拉開距離,讓他們無法再影響你的決策與情緒,因為這類人最害怕的是被無視、被忽略、失去影響力,因此當你選擇不再回應他們的操控,安靜撤離而非正面對抗,他們的控制力就會被削弱。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2Ashr2cMGo/?mibextid=WC7FNe
Publicado en: 9 de marzo de 2025 a las 11:32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4 底層的人生小孩並將苦難傳給下一代,正是掌權者們最想看到的,這樣他們才有源源不絕的奴隸可以壓榨,甚至戰爭爆發時這些無知的韭菜還能充當免費的人肉盾牌替他們和他們的子女挨子彈。 這些虛偽的政客總是假借「愛國」的名義要求與自己無關的人做出犧牲(包含上戰場與無冤無仇的人廝殺),實則是希望自己名留青史,出發點是自己的利益。至於這些被迫上戰場的老百姓的無奈、恐懼、傷痛,他們根本不在乎,反正又不是他們家的孩子。 國家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而不是少數的掌權者,所以如果一國之君真的「愛國」的話,他就會本能地想辦法阻止戰爭爆發。如果一國之君老是假借「愛國」的名義發動戰爭並強迫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百姓上戰場,他就不是愛國,而是愛他自己。 因此,從這位父親的言論來看,他和上面兩段提到的政客一樣是個沒有同理心、自私自利的人,也難怪即使他認為戰爭會爆發還是堅持要生小孩,呵呵。 https://www.dcard.tw/f/talk/p/255042827?cid=24C24915-17D9-48CA-854E-BBC0DFF2B2E4
Publicado en: 8 de marzo de 2025 a las 04:38
Profile picture for 靠北嘉大2.0
#靠北嘉大201853 不想親自承受吸毒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的毒販強迫別人吸毒,這樣自己才有錢可以賺,就如同不想讓老婆承受懷孕帶來的疼痛和親自承受養育小孩帶來的艱辛和風險的國家領導人強迫人民生孩子,這樣才有韭菜可以給割、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 https://www.tiktok.com/@susuhanclub/video/7344694773325761793
Publicado en: 6 de marzo de 2025 a las 18:05
Ver más en Facebook..